首页

高跟女王免费专区

时间:2025-05-25 11:00:48 作者:李强抵达雅加达开始对印度尼西亚进行正式访问 浏览量:31604

  3月17日,“金山路:地球两端的华人与现代视觉书写”学术研讨会在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艺术、建筑、人类学、移民史、文化传播等研究领域的9位专家学者,与现场观众分享了他们对20世纪以来华人与美洲关系的学术观点,梳理华人这一族群在视觉思维领域中的普遍价值。

3月17日,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致辞。主办方供图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于华人族群与“现代世界”在形象塑造上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一过程中在世界各地流动的华人族群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具体关系,希望能给华人艺术展带来全新的学术研讨和研讨成果。

  迈阿密大学建筑学院客座教授裴钊以《建设新世界——拉丁美洲华裔建筑师》为题,对几位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华裔建筑师的经历和作品进行分析,讨论他们在文化交融中所采取的文化策略和所发展出的独特设计观念。

  他认为,引入移民史视角可以带来一种研究范式的改变,既可以从移民个体出发,以具体的人在具体社会中的生活经历,展开文化融合的个案研究;亦可从移民群体出发,讨论文化融合过程的特性。江河之水终将汇聚为一,文化差异终将在历史融合过程中转化出新的形式和内容。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副教授杨慧丹以《两岸的边缘:19-20世纪初广东艺术家的美洲生态》为题,从分析李铁夫、黎镛两位留美艺术家的个案展开,呈现早期粤籍艺术家在美洲的生存境遇,以及他们如何在太平洋两岸通过艺术实践探寻和塑造自己的文化身份。

  杨慧丹认为,这些留美的粤籍艺术家群体在过去不仅处于地理上的边缘,在艺术史的书写当中也身处双重边缘。既没有被中国艺术史记载,也没有出现在北美的艺术史里。

  中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杨小彦以《创新的焦虑:华人当代艺术家在北美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题,通过艺术家谭华南、顾雄以及“沙甸咸水埠”画廊三个不同角度的案例,与观众分享了北美华人艺术家如何在西方文化的包围中尝试突围。这既是一个现实的艺术问题,更是一个如何维护个人所持有的民族身份、同时又能够在创新方向上获得认可的现实问题。

  此外,北京画院研究员周蓉、云南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副教授游天龙、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大先、西南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袁艳、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分别以《旅美华人与1948年的纽约“中国当代绘画展”》《从舞台边缘到聚光灯下:好莱坞华裔女星的崛起历程》《大众文化与华人形象:客位、自我风情化与主位意识》《近代墨西哥中国移民(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中期)》《艺术的,也是政治的:何塞·万徒勒里与冷战时期的中拉文化交流》为题,分享精彩观点。

与会学者合影。主办方供图

  策划人王晓松博士表示,全球华人艺术展项目已持续十几年,希望它既对艺术史有影响,又对移民有影响;既想体现出个体在全球化中的关系,又想体现出中国和全球的关系。不同学科学者们的观点碰撞,使海外华人移民的研究,尤其是聚焦于艺术的研究具有更大的启示。(完)(《中国新闻》报记者刘军报道)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总书记刚刚来过这里丨青铜铸文明 文脉贯古今

最后一个重要领域是绿色产业,尤其是在农业和粮食安全方面的合作。土地是所有资源的基础,其首要职能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只有确保民众的粮食安全,才能进一步谈论其他方面的现代化发展。如果一个国家无法确保粮食供应,其现代化进程将难以推进。因此,非洲大陆在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下,粮食安全是一个核心问题。确保非洲拥有健康、绿色且安全的粮食供应,是中非未来合作的关键之一。

江苏徐州市中心发生火灾,目前火势已经扑灭

本次展览由萨马兰奇体育发展基金会支持举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萨马兰奇全球航海运动基金、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萨马兰奇全球航海运动基金航海文化艺术中心主办。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国际奥委会执委李玲蔚和国际奥委会委员张虹等嘉宾一同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将持续到8月5日。(完)

多维度齐发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拔节而起”底气足

大赛美术组二等奖获得者、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研一学生郭扎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能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去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播民族团结好声音,他感到很荣幸。获此荣誉不仅是一份肯定,更是一份激励。

(经济观察)近5年来最大幅LPR降息对中国楼市影响几何?

赛力斯汽车海外事业部总裁张兴燕表示,作为主机厂,将从产品销售到售后服务,从品牌推广到营销策略,将赛力斯汽车海外市场目标战略渗透到全球市场,为海外客户在当地市场的销售提供全面的保障。

未经审核备案将不得上网传播!微短剧备案新规落地,行业迎来整合期

引洮供水工程覆盖甘肃中部地区的5市14个县。此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展板听取引洮供水工程情况汇报,真切地回忆起2013年初来施工现场考察、指导解决施工难题的情景。当得知近600万群众从此告别苦咸水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要求加强维护和管理,让这项工程在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大效用。现在,当地正在建设农业灌溉配套工程,预计2026年完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